首页> 上海民事>正文

这个“三合一”的小区“破墙合体” 从“面子”到“里子”焕发新生

  杨浦区江浦路街道

  三个原本紧邻的小区

  问题重重、矛盾突出

  经过拆除围墙、重塑空间、修复修缮等

  社区“微更新”

  三个小区合而为一

  公共空间变大、花园变美

  屋里屋外的改造项目深得居民的欢迎

  今天的《走街镇、进社区、看小康》

  跟随话匣妹走进辽源花苑

  看看老小区如何打破治理“围墙”

  焕发新生

  

  66岁的陈秀丽是辽源花苑一楼的住户,陈阿姨的老伴是残疾人,夫妻俩2015年在这里买房,就是看中一楼有一个“破墙开门”搭建的“天井”。陈阿姨的老伴坐着轮椅可以直接从天井进出家门,十分方便。

  2018年,小区开始整体改造,这次改造要把门封闭、将小区的违建全部拆除。最初,陈阿姨和老伴是“反对者”。

  “

  我们一开始坚决不同意,当时我们就说,“如果要封门,就将残疾证明贴满整个小区”。后来街道、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到家里轮番做工作,我也考虑小区整个改建,我这扇门放着是不大好,随着小区逐渐的改建,感觉很接地气的,我看了也很高兴,就答应了“封门开窗”。

  

  从最初的抵触到加入“自治”队伍不到几个月时间,陈阿姨让擅长木工的老伴将小区废弃的木头、木条拿回家里,做成了公用的木栅栏和花盆架摆放在小区的角角落落,楼上的住户将自家的花草搬到楼下来,“小花园”让小区的环境越变越美。

  

  在小区整体改造过程中,类似陈秀丽的顾虑和反对声也不少见。

  居民区党总支就成立以业委会成员、物业公司代表、党员、楼组长、志愿者等组成的自治团队,开展居民意见征询和矛盾调解等工作。

  自治团队总结了包括打通生命通道、增加停车位、扩大活动空间等13条因改造带来的“好处”,并且充分利用辽源西路睦邻中心等平台,以及群团、志愿者活动等载体反复宣传,消除了居民对于改造的顾虑。

  

  辽源花苑原本是由铁路公房、辽源西路190弄和打虎山路1弄小区组成,曾经三个独立的小区几十年下来因一墙之隔,互不往来,矛盾突出。

  近几年,在杨浦“社区规划师”制度的助力下,街道开展了“三区合一”的更新改造。按照同济设计院社区规划师陆勇峰的规划方案,经过一年多的建设,三个老旧小区“破墙合体”,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。

  “

  社区规划师进入以后,不仅仅是对空间做个“手术”,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推动社区治理里的共同参与和协商。打破空间围墙相对来说比较简单,但怎么样通过实体围墙打破,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心墙,通过这个过程培育了社区文化的认同。

  

  

  三个老小区空间都很小,经过社区规划师的改造后,横亘在小区之间五米高的“打靶墙”被拆除了,人们之间的“心墙”也消失了。小区中间腾挪出了700平方米的社区中心花园,如今成了居民们最爱“打卡”的休闲好去处。

  曾被围墙阻隔的社区睦邻中心成为了“居民家门口的会所”。房屋外立面焕然一新,之前暴露的管道、电线以及架空线路等实现了管网入地;小区内通道也进行了重新规划,形成了贯通整个小区的“大循环”,同时铺设了沥青路面,增设了门岗门禁,保障居民安全出行。

  

  三个小区物理上的“破墙合一”是一个开始,居民区党总支以借此改造机会,进一步推动社区自治,让居民群众共商共议新小区的各类“身边事”。

  2018年5月,辽源花苑实现了统一物业管理。居民区党组织在三个小区中精选了楼组长、党员及志愿者,成立了“辽源花苑党群议事会”,议事会成员每月召开一次例会,邀请居委会、物业公司负责人一同参加,梳理管理漏洞,并督促物业公司进行整改,小区管理成效因此大大提升。

  

  改造后的小区呈现独特的“一脉三园”景观:一条“健身康体脉”贯穿整个社区,把小区里的社区休闲园、睦邻文化园和健康活力园等“三园”串联在一起。

  看着崭新的居住环境,居民们纷纷交口称赞。居民们除了享受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成果之外,自家屋里的适老项目改造等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,小区438户居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都在提升。

  

  64岁的楼红云一家成了小区

  第一家“适老项目”改造成功的家庭

  “

  我们家里以前是浴缸,我要抱着85岁老人洗澡,街道对我们家里进行了适老性改造,对我们一家三个老人来说真是个大大的福利。现在睦邻中心都改造得这么好,我们下楼就去睦邻中心,天天乐呵呵的。小区马上要安装电梯了,我们想想也开心的。

  

  -本文完-

  版权声明: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

  

友情链接:
北京新闻网
广东新闻网